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高高的石头台阶,淡蓝色的木门窗框,屋门东边儿是个对外开的窗口,窗口里摆放着一个个白色的搪瓷长方盘子,里面放着切好的各种香肠和酱肉,当然,还有热热的芝麻烧饼。
屋内,除了立着几根同样刷了淡蓝色漆、支撑着房柁的圆木柱外,就是摆放的木制方桌、方凳。屋子的东北方,摆着几个柜台,柜台后面有两口大锅,锅的中间用一道铁丝网将一锅汤分成两半,一边儿煮着白条鸡、大骨棒,另一边用来煮馄饨。
屋子的后头,有一个大工作间,是工作人员用来包馄饨和洗碗的地方。外间的工作人员,除了收款、煮馄饨的,再有的就是收拾桌子的。顾客吃馄饨都要自己端,如果买的多,柜台上有几个大铁盘子,端完了再把铁盘子放回去。立着的木柱上挂着像筷子盒一样的木盒,里面装着胡椒面,还放着把长把儿的竹勺,供顾客自己放。
馄饨每碗一毛五,比一般的早点铺贵三分,但味道却比其它地方的馄饨要强多了。到那吃馄饨的人多是特意去的。除了早点,中午、晚上也仍然是馄饨。馄饨的馅儿好,一个小肉丸儿,汤也称得上“汤浓味儿厚”。一碗馄饨,两芝麻烧饼,有钱的话再来盘儿香肠、酱肉什么的,绝对是“改善”伙食了!
这是哪儿?北京王府井八面槽的老“馄饨侯”。那时“馄饨侯”的馄饨,可以说是我吃过的最好的馄饨。看到这您或许会说了:“那会儿人穷,你这是饥茹糟糠甜如蜜。”对此,我承认有这方面的因素,但也绝不能否认,那会儿的用料和味道也确实是好,否则,在成千上万的馄饨摊中、也就不会只有它脱颖而出了!
今天,“馄饨侯”也同“庆丰包子”、天津的“狗不理”等一些老字号一样,虽然门脸儿变阔了,就餐环境改善了,价格也恨不得长了上百倍,但味道却的的确确下降了上百倍……
年轻人可能会说:“吃着也还不错呀?吃的人不也是挺多吗?”我只能说那是你没吃过过去的味道。
曾经,在电视上看到过介绍一个前店后厂的台湾果醋店,记者问老板,说“你们这的果醋卖的这么好,为什么不扩大产量呢?”老板说“这是家传的老字号,过多的生产往往就不能保证质量了。如果为了挣钱而失去了产品的品质,字号也就会丢掉了!”对此,您怎么看呢?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