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法联军时期,你让玉皇大帝、托塔天王来镇守京师也没用。为何?其一,左宗棠当时的地位难以服众,僧格林沁和胜保就不会听其调遣;其二,奕根本就没想守,更没有"以死为国"之心。
(1)左宗棠在那时的大战功还没有呢,谁会信他,听他的呢
(相关资料图)
你不可能让在北京的满蒙将领在1860年的时候,去抱着电视学习1861到1885年的历史。以左宗棠当时的威望根本难以服众,调来也没人听他的。当时,就算曾国藩率领湘军来,以当时湘军的战绩,包括蒙古王爷在内的八旗将领也不会服他。
军队打仗首先就是看人心齐不齐、将令有没有人听。你调一位谁都不清楚的人、尽管一百多年后的人都知道左宗棠是晚清第一帅,但是当时的人大部分都不知道左宗棠。
左宗棠确实建议过率兵勤王过,但以当时楚军的战斗力,同样守不住。主要是防卫北京的时候,根本就没有想真打。主要是皇帝已经逃跑且让奕和谈、奕更因为"不想送死"而盼着和谈。在这种情况下,谁也守不住。
即使真守,在当时军心涣散下,在英法优势武器下左宗棠也守不住北京城。左宗棠确实善守,左宗棠协助张亮基、骆秉章两任巡抚守湖南长沙的时候,面对的太平军以及清军的武器都比较落后。面对英法联军的时候,因为皇帝已经跑了,镇守也不坚决。
(2)对比左宗棠在1860年的经历就能看出调左宗棠来一是不可能,二是根本来不及
1859年十二月,因为"王八旦,滚出去"事件发生后,左宗棠与满总兵樊燮斗殴事件让其主动离开骆秉章幕府。1860年正月,左宗棠以"参加会试"为理由,准备去北京活动以免牢狱之灾。在胡林翼劝说下于三月份投奔曾国藩。
四月,在骆秉章、胡林翼、曾国藩、郭嵩焘等或在湖南为官,或湖南籍官员推动下,咸丰皇帝在肃顺、潘祖荫等人劝说下对左宗棠给予重用。先是以四品京堂候补的名义,随曾国藩襄办军务。后于五月份自建"楚军"独立成军,两个月的操练后,左宗棠于七月份,率领楚军进入江西作战。
总体看,左宗棠正式领兵出征的时候,英法联军已经快打到北京了。左宗棠刚刚正式领兵没有啥战绩,大清文武除了湖南籍、在湖南、陶澍-林则徐一派的官员知道左宗棠有能耐外,大部分人都不清楚左宗棠。就算这时让他来北京,一个月的时间都到不了北京,更何谈镇守!
(3)我们再看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程,一对比就能明白了
咸丰六年九月初十(1856年10月8日),因为广东水师在"亚罗"号商船上搜到海盗并将其扣押,这艘中国船是一家在香港注册的船。为此,英国开始向中国提出抗议。两广总督叶名琛坚持不道歉、不赔偿,只答应放人。23日英军向中国发动进攻,由此掀开了"第二次鸦片战争"。
1857年3月,法国神甫未经中国政府同意在广西传教而被广西西林知县处死,由此,法国出兵帮助英国入侵中国。
1859年6月25日,蒙古王爷僧格林沁指挥清军保卫京津。直隶总督史荣椿在天津获得唯一一次胜利,击伤敌舰10艘,击毙敌军500人,重伤英国舰队司令何伯。
1860年2月,英法联军2.2万多人准备进攻北京。僧格林沁此时出现重大失误,即认为英法联军不善陆战,所以,把主力放在守卫大沽,放弃北塘防务。结果,六月十五(8月1日,此时左宗棠正在老家逐渐"楚军")英法联军从此登陆。21日攻占塘沽,24日占领天津。9月18日,攻占通州。
(4)左宗棠来了也没用,一者没人会听他的;二者武器也不行
1860年,八月初七(9月21日)僧格林沁在八里桥战败。请注意,能调左宗棠来京也只能这个时候,因为僧格林沁深受清廷信任。
即使有这次战败,剿捻大局仍然以他为首,即使他战死了。清廷、曾国藩、李鸿章在公开场合都是对其非常尊重,曾李二人就是在私信交往中也对其恭恭敬敬。这样的人能在1860年听还没有军功的左宗棠调遣?开玩笑吧。
更重要的是,从9月22日到10月13日短短20天,从下旨意去江西、左宗棠再布置军队防止太平军追击、再准备去北京的物资、率领三四千"楚军"北上到达京师的话,估计已经是1860年12月了。
22日咸丰皇帝逃往热河。请注意,9月21日,咸丰已经下旨:谕内阁、载垣、穆荫办理和局不善,著撤去钦差大臣。恭亲王奕著授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。督办和局。
下完旨意后咸丰、肃顺等出逃。那么,咸丰为什么逃?主要就是保命,给兄弟奕留下一句话:兄弟,你替我跟英法蛮夷去和谈,全交给你了,只要能不再打了就行。
奕呢?心中很不满,皇帝想让我死呀。
被人操控一生的隆裕,终于做了一件自我的事情,于国于民有益
张良可以善终刘伯温为何不行?刘邦怕吕后,刘基之死很悬疑
帝王中谁驾驭边疆能力强?李治、朱棣、忽必烈,其实玄烨更优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