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□本报记者 王向前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静
眼前的张真铭身着黑西装、黑领带、黑皮鞋,搭配深灰色衬衫。对他来说,“不穿带色彩的衣服是对死者的尊重”。
他是郑州市的一位墓区落葬师,每天的工作都在与“死亡”打交道。清明节当天,记者见到他,探究当今的殡葬服务过程。
张真铭生于1992年,2018年由保险行业转行,成为一名落葬师。工作5年来,他参与落葬次数近1000次,落葬礼仪主持达300场。“刚转行的时候,妻子还不太支持。”他说,妻子认为他的工作是每天与死亡打交道,说出去不好听。
他工作的墓园像一个大公园,有山有水,有亭子有草坪。为转变妻子的观念,周末休息时他会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这里,在军魂园给孩子讲“英雄”的故事。
妻子接受了他的工作,他也认真对待着这份工作。“人的一生从‘来’到‘走’都是严肃的。”张真铭说,落葬是整个殡葬工作的最后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他们有11个仪式服务流程,全部完成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,一般都在下午4点前结束,这也是亲属对待逝去亲人的一种尊重,希望逝者安息。
“仪式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。”据他介绍,落葬时放置骨灰盒要讲究方位,骨灰盒周围放置逝者的随葬用品。
见到的生死离别场合多了,他也观察到安葬风俗的变化。张真铭称,近年来,政府提倡节地生态安葬,用绿色殡葬替代重殓厚葬,丧属们除了选用石板材质的骨灰盒之外,还有不少人选用了可降解的骨灰盒进行树葬、花坛葬等,所以在他们的墓园里几乎看不到大的墓碑。
标签: